师大要闻
首页 > 师大要闻 > 正文
【振兴计划师大行】第二十三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历史上的人才选拔与国家治理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时间:2024-10-31     来源:历史学院 编辑:刘丽 预审:顾凌     点击量: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课题,10月26日至27日,第二十三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历史上的人才选拔与国家治理学术研讨会在芜湖举办。此次会议由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以及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研究分会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及日本学习院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史学集刊》等学术刊物、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等多家单位的1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开幕式由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丁修真主持。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曾黎明在开幕式上致辞,对参会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回顾了安徽师范大学的发展历程和本校历史学科的深厚底蕴及成就,并感谢与会学者对本校历史学科的宝贵帮助和支持。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道胜对学院发展情况进行介绍,并代表学院向参会学者表达由衷感谢。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研究分会主席团主席、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充分肯定了安徽师范大学在人才选拔史研究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取得的重要成就。

本次研讨会主题报告共分两场,分别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研究分会主席团主席、浙江大学历史学院祖慧教授和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李琳琦教授主持。先后有17位海内外学者作主题报告,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研究分会主席团名誉主席、北京大学历史系张希清教授作了题为《庆历新政“精贡举”与王安石变法贡举改革比较研究》的报告,厘清了两次科举改革的异同。刘海峰教授作了题为《科举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独创性》的报告,阐释了科举制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王瑞来教授作了题为《科举的宋代转折》的报告,从宋代科举录取规模的扩展及其对政治、社会、文化的影响论证了宋代在科举制度发展中的“转折”意义。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朱家存教授作了题为《科举制度兴亡的历史必然性》的报告,结合时代背景指出科举制度之所以产生和废除的历史必然性。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研究分会主席团主席、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郭培贵作了题为《关于科举研究中亟待加强探讨的几个问题》的报告,呼吁科举学界应加强对众说纷纭的科举制创始朝代及其定义和对各朝代进士规模及其地域分布标准的研究,纠正了明代“科举必由学校”的错误说法。

台湾成功大学特聘教授陈益源作了题为《清末琼山举人粘世玿生平事迹考》的报告,以小见大,论证了清末民初科举出身的乡绅仍是海南地方治理与公益事业的主力。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孙德玉教授作了题为《科举考试的公平性探微——以宋代科举为例》的报告,考察了宋代科举的公平性特征。韩国首尔大学朴贤淳教授作了题为《1413年座主·门生之法废除的制度意义》的报告,论证了科举制推行过程中座主·门生之法废除对人才选拔和社会流动产生了重要影响。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潘青皇研究员作了题为《后黎朝进士与越南的官僚体制》的报告,考察了科举制在越南后黎朝官僚体制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丁修真作了题为《再造举人:作为方法的“士人”》的报告,依据经典案例与相关理论,指出学术发展都是“先有承后有创”。还有复旦大学陈维昭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金滢坤教授、浙江大学李木洲教授、厦门大学张亚群和郑若玲教授、台湾成功大学侯美珍教授、中华书局穆荷怡主任也分别作了各具特色、富有创新的主题报告。

除两场主题报告外,此次会议设有六个分论坛,每个分论坛的报告均分为两场,分别从科举与制度、科举与教育、科举与入仕、科举与群体、科举与生活以及科举与遗产几个主题对科举文化进行探讨。湖北师范大学蔡明伦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徐鑫老师主持“科举与制度”分论坛,主要以制度变迁为中心考察科举文化在中国古代制度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曹江红教授、南开大学李小林教授主持“科举与教育”分论坛,主要围绕考试制度和教育模式变迁来考察科举制的历史影响。《历史研究》编辑部黄娟老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田建荣教授主持“科举与入仕”分论坛,主要围绕人才选拔及其流动等问题来进行讨论。《中国史研究》编辑部邵蓓教授、人民出版社邵永忠教授主持“科举与群体”分论坛,主要围绕科举家族、士人群体等主题展开。浙江工商大学杨齐福教授与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盐城师范学院许友根教授主持“科举与生活”分论坛,主要关注中国古代士人的科举生活与现实处境。《史学集刊》编辑部孙久龙教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研究分会主席团主席、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刘海峰教授和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冯家红教授主持“科举与遗产”分论坛,主要探讨科举制度的影响及科举文化的作用。

大会闭幕式由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李宜江主持。六个分论坛作小组总结,分别由韩国学中央研究院教育学系周莹研究员、东莞理工学院曾志平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张振国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刘明鑫博士、上海大学叶鹏博士、嘉定博物馆林介宇主编作总结发言。郭培贵教授作大会总结,指出本次会议获得了圆满成功,并具有五大特点。其一,本次会议举办时间恰逢清末举行最后一科殿试120周年,具有特殊意义;其二,此次研讨会的大会发言大都代表了当下科举研究相关专题的最高水平;其三,本次会议内容丰富,除了作为主题的第二十三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历史上的人才选拔与国家治理研讨会外,还包括第七届中国科举类博物馆联盟会议;其四,参会学者畅所欲言,踊跃发表不同意见,这提高了研讨的质量;其五,本次会议把以往印制会议论文集改为印制会议论文千字摘要,以更好地保护参会者的知识产权。郭培贵教授代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研究分会向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所有为本次会议作出贡献的老师和同学表达诚挚的谢意。刘海峰教授作为第二十四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主办方代表发言,向与会学者发出诚挚邀请。

科举文化是贯穿帝制中国后期的一根制度支柱和文化主脉,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自“科举学”概念正式提出后,科举文化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安徽师范大学张海鹏、裘士京、房列曙等学者便辛勤耕耘于中国考试制度史领域,为科举文化研究奠定了深厚基础。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体现了安徽师范大学在既有学术传统上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秉持求真务实的治学理念,进一步深化在科举文化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