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中国青年网】安徽师大志愿者支教山区小学:呈给所有迎风的翅膀
时间:2017-09-14     点击量:

 

踏清晨阳光路,践青春支教行。6月末,安徽师范大学“聚焦扶贫攻坚,说好黄尾故事”赴岳西暑期实践团队2名带队老师及23名队员来到了岳西县黄尾镇,开展了为期7天的支教活动。将传媒素养普及培训班的种子播撒到黄尾这片土地上。

心怀热忱,筑梦大山小镇

  黄尾镇,坐落于大别山腹地,西北与霍山县磨子潭镇接壤,东南与岳西县头陀镇、青山乡毗邻。根据团队出发前的调查研究,发现小镇存在交通不发达、留守儿童问题突出、师资力量紧缺、器材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都使得当地教育发展明显受限。

  据悉,传媒素养普及培训班是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坚持了7年的志愿支教服务品牌。与其他支教活动不同之处在于,传媒素养普及培训班将传媒特色和义务支教有机结合,是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子躬身实践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

  五月中旬,在指导老师孙月婷、张虹的带领下,团队便开始细致筹备。一次次课程表的设计、一份份课程教案的策划、宣传广告的制作……每一次的讨论,都是思维的碰撞、交流,队员们通过一次次的思想交锋,最终达成共识。在传承学校传统的基础上如何有所创新,如何将学校特色和教书育人相结合,如何让深山里的孩子们爱上我们的课程……这些都是会议上队员们商讨的焦点问题。

  6月30日,团队在活动黄尾镇中心小学学校的支持后,开始了招生宣传,千呼万唤的“师大品牌”终于在岳西黄尾镇落地生根。当天报名异常火爆,招生现场人头攒动,众多学生和家长参与其中,不到一下午的时间,实践队员们就超额完成了招生工作,望着堆积如山的学员登记信息表,实践队的队长曹寒冰说道:“我们能做的不多,哪怕只是在小朋友们心中种下一颗爱的种子,也是对乡村教育的一份热忱。”

春风化雨,彰显新传特色

  7月2日,开班的日子终于到来。在开班仪式上,曹寒冰介绍了与会领导和嘉宾,并代表团队介绍了本次支教活动的内容。随后播放了安徽师范大学的宣传片《追梦》,为大家介绍了安徽师范大学的特色。同时,黄尾镇中心小学副校长贾成志也代表校方发言欢迎实践队员们的到来。

  本次的支教共开设了小记者班、小主持人班和小绘画摄影班三大课程。从7月2日到8日,为期七天的教学活动不仅为孩子们传授了丰富的“传媒”知识和实用技能,更是给他们带去了欢乐。白天队员们为孩子们讲授知识,晚上准备教案、批改作业,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小记者班上,孩子们掌握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了解到“小记者”的神圣职责,“等我再去问他们‘记者’是什么的时候,他们会回答我:‘是发现美好、鞭挞不公、书写真相’的人。我希望孩子们和我自己都能够成为一个心中有光的人。”小记者班老师胡笑说。小主持人课上,小朋友们第一次接触了语音发声和形体礼仪,优雅的小提琴、动听的《虫儿飞》,带着孩子们一起排练舞蹈……有爱的一幕幕构成了一幅青春活力的画卷,“你们为舞蹈反复排练汗透的衣衫,跪在水泥地上脏兮兮的膝盖,我心疼。心疼你们能吃苦,心疼你们的懂事,心疼你们的认真。因为遇见了你们,我对心之所向的教育事业,又多了一份坚定。”薛明珂老师感慨着。小绘画摄影课上,老师们教小朋友用橡皮泥捏出了师大校徽和黄尾镇中心学校校徽。只是两个简单的标志,却被孩子们格外用心地制作、装饰。那一刻,被联系着的,不仅仅是两个学校,更是师大人和黄尾人的心。“孩子们也学会了用我们的相机去记录身边的美,愿我们所做的一切,能在他们心中种下传媒的种子。”摄影班老师姜伟说道。

顺利结业,交上满意答卷

  7月8日,传素班迎来了最后一课。“在黑板上写下‘最后一课’四个字后,转过身来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小记者班老师胡笑说。

  小老师带着孩子们写下了“给十年后的自己”的一封信,将其收藏,送给未来的自己。结业仪式上,传媒素养普及培训班的小老师们为孩子们颁发了结业证书。小记者班的老师还给孩子们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给每一位孩子佩戴上“小记者证”。最后送给孩子们的学习用品,寄托了小老师们所有的不舍与期许。

  最后一课上,所有的老师都感慨万千,班主任钱浩也不例外:“当我收到5封‘给浩浩老师’的信时,内心五味杂陈。这7天,很累,很想放弃,但是孩子们一直鼓励着我。他们从来没把我当陌生人看待,因为在他们质朴和善良的心里,我不仅是老师,更是伙伴;我不是机器和工具,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或许,这就是只有老师才能享受的幸福吧!”

  虽然本次实践团队的志愿支教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但爱心永远不会止步于此。7月9日下午,团队举办了实践汇演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共建揭牌仪式。学院党委书记胡靖、副书记宋静共同出席揭牌仪式,与当地政府签署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并揭牌。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黄尾镇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这标志着学校与黄尾镇搭起了长期沟通的桥梁,也开启了校地合作的新篇章。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义务支教为山区的孩子们打开了看外面世界的一扇窗,也为实践队员们的人生添上了一抹亮丽的色彩。队员们在大山之中和黄尾镇的孩子们相遇、邂逅,见证了彼此的成长,满载收获和感动。(钱浩 吴文珍)

 

 

原文阅读地址:

中国青年网:

http://sxx.youth.cn/jxqc/sjjs/201709/t20170910_10685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