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安青报】安师大:创业种子象牙塔孵化记
时间:2015-12-01     点击量:

  

       今年9月,2015“创青春”中国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闭幕。安徽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三年级学生陈博群的“空中大数据与智慧生活应用系统”项目作为入围决赛中我省唯一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在竞赛中获意向创业组第二名,是大赛10名金奖获得者之一。

  “真心不容易,将一个想法、一个兴趣上升到一个创业的规划与实践,再一遍遍磨合、完善,并拿出来与校内外高大上的项目一决高下,本身除了需要智慧、理性、勇敢之外,离不开学校对我悉心、耐心的孵化与帮助。”陈博群说。

  陈博群偶然地接触了无人机,很快被它的生活美学与科技魅力所吸引。从最初窝在宿舍里玩到走出校门进行航拍,陈博群的信心源自班级开展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用陈博群的话说,指导课上,老师会对学生天马行空的设想与新奇百怪的兴趣予以肯定和鼓励,尽可能地激发出大家创新、创业的灵感。

  很快,陈博群因为玩无人机成了校园明星,还被不少社团邀请作为举办活动的“外援”进行航拍,一年级下学期就逐渐走入了校、院团委的“聚焦视线”。很长一段时间,陈博群形容自己从以往的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变成了教室、食堂、团委、宿舍“四点一线”的生活。“如果没有共青团的指导与鼓励,我可能不会这么快、这么顺利地走上创业的道路”。眼前这个90后小伙子,斯文,沉稳,也很幸运,在象牙塔里成功开启了创业的道路,还在学校提供的创业启迪、指导、平台等基础上,实战数回,捷报频传。

  1113日,走进芜湖市青年创业产业园的17楼的安徽师范大学创意设计园,二十余位来自该校的创客已经从实训升级至实战,一边在接受孵化,一边迈向更大的舞台。去年11月,在校团委的引荐下,陈博群的芜湖飞传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园区,开始利用三维测绘与导航技术经营数据、项目及数据分析等业务。“从去年投产至今,我们已先后服务了房地产、酒店等12家企业,产出的市场价值高达一百多万元”。

  该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郭志春介绍,去年,该校与弋江区政府合作共建了全省首批青年创意设计园,为该校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创业孵化器。“入驻创意园可以享受房租免费、水电费减免,以及政府的小额担保贷款等,这些实实在在的利好政策降低了学生的创业成本,也提高了创业的成功率”。

  入驻园区后,陈博群的创业项目和团队管理逐渐步入正轨。今年8月,2015年“创青春”中国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开赛,经网上报名和学校推荐,陈博群及其团队在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秦枫的精心指导下,一路过关斩将,通过了初赛、复赛,并最终入围全国决赛。920日晚,陈博群在浙江省杭州市梦想小镇参与大赛秘密答辩,分别从痛点介绍、项目介绍、市场分析等七个方面展示竞赛项目,并从198个项目中脱颖而出顺利晋级,最终获金奖。

    “大赛已然结束,新的征程又将开始。胜不骄,败不馁,才能更好地踏上成功之路。”从一粒怀揣创业梦想的种子破土而出后慢慢萌芽,陈博群已然开始经受风霜雨露的洗礼。而将这粒种子成功孵化出来的那一刻,学校作为打造创业明星的“推手”同样感到欣慰和骄傲。”校团委副书记汪凯感慨。

    诚然,陈博群只是该校众多的创客之一。之前,学校还涌现出像“80后全国创业明星”耿国星、安徽“青年杰出创业奖”获得者李利军、回乡创业的“春蕾女童”邵琴、获省级“优秀青年创业奖”的杨华亮等闪亮的创业之星。

  群英荟萃的背后离不开学校精心开展的创业综合素质培育活动。该校通过设立“赭麓大讲堂”,举办励志创业“群英谈”系列活动,邀请多名创业人士和学生零距离交流。举办创业之星评选、创业金点子大赛、模拟沙盘大赛、营销实战大赛等,鼓励学生思考创业项目,体验企业管理,锻炼营销能力,强化学生的创业素养。此外,该校还以激发创业意识、学习创业知识、提升创业技能为目标,制定了创业教育工作的“3343”工程,即出台“三项制度”构建机制,实施“三进工程”组建阵地,采取“四大举措”搭建平台,强化“三个结合”立足校情。随着该校推动学生创业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更多的学生乘着这股“春风”,结合自己的兴趣、专业,在该校的创业培训和实训中立足社会需求,将对创业的心动化为行动。

  曾经教书育人的象牙塔,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搭建工作平台,扮演培养“创业群英”的摇篮。“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和培训,弘扬创业文化,积极为毕业生铺路架桥,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让学校成为培养创业群英的摇篮。”该校党委书记顾家山告诉记者。

  1113日晚,社会学专业三年级学生陈书怡在敬文图书馆爱心茶室举办“小推车”试吃推介茶话会活动。在校团委副书记张园园的悉心指导下,经过近一年的筹划准备,终于要将自己的“小推车”项目及云南省生态有机水果送到师生面前接受检阅,陈书怡有些紧张,但更多的仍是感恩:“感谢学校对我的鼓励和支持,让我勇敢地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我相信,我会带领‘小推车’团队越走越远。”

 

 

原文阅读地址:

安青报:http://epaper.ahyouth.com/paperdetails.php?CurrPeid=1092&CurrSid=9923&newsid=3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