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安徽日报微信公众号】那个最懂李商隐的人90岁了
时间:2022-08-04     点击量:

今日七夕

有关爱情的诗词再次在朋友圈刷屏。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你可知道,

这些诗词都来自唐代诗人李商隐。

中国是“诗的国度”

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髓

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

璀璨的明珠

诗词中蕴含着悠远的文脉、深邃的境界和磅礴的情感,即使在科技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依然能带给我们无限的温暖和力量。

加强诗词研究,传承诗词经典,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坐落在长江南岸的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中国优秀诗词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在“诗人诗作研究”“诗学理论研究”“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特别是刘学锴先生和余恕诚先生的《李商隐诗歌集解》《李商隐文编年校注》等著作在学界引起了重大反响,为全国诗词研究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8月3日,“中国李商隐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合肥举行。来自天南海北的文化界大咖们汇集一堂,以“李商隐研究”为桥梁,联通时空,共同研究和推动中国诗词文化传承发展。

学界普遍认为,李商隐的诗风与李白、杜甫等不同,多用比兴象征,隐晦朦胧,意蕴深曲。刘学锴先生以集解新笺的方式来对李商隐诗歌进行整理研究,注重实证,避免臆测;同时注意在社会、历史与文学形象之间寻求中介,并结合运用心理学、美学的理论与方法,以避免把李诗本事化、标签化。

刘学锴先生在李商隐诗文校勘和编年、李商隐生平考证和评论、李商隐诗歌接受史梳理和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解开了许多长期困扰学界的谜团,推出了一系列引起重大反响的高水平著作。他与余恕诚先生携手合作,积十数年之心力,由诗选——评传——集解,滚雪球般地壮大成果,为义山诗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此次举行的研讨会上,《刘学锴讲李商隐》这一新书也同步面世。

这次会议的举办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那就是共同祝福刘学锴先生的九十寿辰。

今天,这位最懂李商隐的人迎来了九十岁生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刘学锴先生,他把自己几十年的治学经验和人生感悟,凝练在小视频中,送给广大青年朋友们。

中国当代知名作家、学者王蒙也专程发来祝贺视频。

刘学锴名句:

“做学术研究既不偷懒也不拼命,远超自己学养的课题,不要勉强自己去做。既要量力量才而行,又不要眼高手低,为自己无所事事找借口。”

“我要尽量活得长久和健康,用生命的长度来弥补学术的厚度和密度。”

“笨人用笨功夫,也可以做一些有用的工作。”

原文阅读地址:

【安徽日报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ttrBGDAZPck9xpJPdTUy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