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安徽日报】刊发历史学院徐彬教授撰写的文章《“五大文化”研究的理论创新与路径创新》
时间:2025-03-28 编辑:学生助管     点击量:

报道转载如下:

在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与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需求之下,推进安徽“五大文化”研究要从理论创新和路径创新两个维度展开。

就理论创新而言,我们应将“五大文化”的区域性价值上升到整体性价值。

提升理论高度。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用党的创新理论推进“五大文化”研究,充分发挥安徽历史文化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增加历史厚度。站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脉络中去认识“五大文化”的内在价值。既要看到他们在安徽区域文化形成中的作用,更要去发掘他们在中华文脉形塑过程中的影响。

加强学理深度。自觉构建“五大文化”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丰富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构建提供支撑。同时,深入开展区域文化知识体系生成研究,为深刻理解中国文化自主知识体系演变规律提供素材。

就路径创新而言,我们要将“五大文化”的传统性意义提升到现代性意义。

建设数据中心。借助新方法和前沿技术,采用三维建模、GPS、GIS、RS等技术与手段,在厘清“五大文化”生态系统知识图谱的基础上,建立以“五大文化”为主题主线的多模态全息智能系统数据库。建设“五大文化”数字博物馆,利用AR/VR等技术,进行程序化设计,构建沉浸交互式的“五大文化”虚拟漫游。

建设智能传播中心。深入挖掘“五大文化”的内涵与特色,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内容建设,实现“五大文化”传播的智能化、数字化和场景化,融入“五大文化”叙事中,有效激活叙事内容的感染力,助力“五大文化”的传播。此外,在智能传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的基础上,通过多语言支持、国际化设计等手段,推动“五大文化”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实现高效的价值输出。

建设文旅融合数字应用中心。依托虚拟现实、三维仿真、MG动画、AR、VR、MR、大数据模型等技术,通过动漫、手游、电游、文创、演艺等多元形式,智慧化展存、展示与演绎“五大文化”,突破传统“五大文化”原真性保护方式,实现“五大文化”由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转变。同时,进一步催生“五大文化”旅游资源新的发展方向和推广平台,有效带动文化旅游、主题文创、动漫动画、旅游演艺、数字创意、乡村民宿等相关产业,促进“云旅游”“云展览”“云展演”“云导览”“云直播”等新兴业态的快速发展, 延展“五大文化”旅游产业链条,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原报道阅读链接:【安徽日报】https://szb.ahnews.com.cn/ahrb/layout/202503/25/node_06.html#c1078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