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光明日报】我校臧宏教授:《道德经》是关于生命总源的探讨
时间:2015-12-18     点击量:

   

   读《道德经》的方法,就在《道德经》自身之中。读懂《道德经》,应把它看成一部关于生命总源的“道”及其根本表现形式的“知”的“大学”。

   唐末名相裴休:“夫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体。”意思是说,人的肉体的六大感官的“见闻觉知”,都是生命的本体——“道”及其根本表现形式“知”的具体体现。唐代佛教华严宗五祖宗密说:“知之一字,众妙之门”。他还以这个“知”字为“基点”,将“儒”“道”“佛”三家和“顿”“悟”二派统一了起来。宋代朱熹还对这个“知”字做了专门的解释,认为《大学》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明德”,就是裴休和宗密所说的“知”字,“大学”即生命之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明明德”,就在于“知知”,也就是在于对生命总源“道”的觉悟。

   裴休和宗密所说的“知”,是名词,不是动词。中国古人说“心”的同时,就是在说“物”,反之,亦然。“心”与“物”是“知”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离开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称为“知”。无“知”之“心”,无“知”之“物”,都是不可思议的。今人的生命观、思维方式,非要把二者分裂开来,并用它去解释中国文化的原典,其结果,不是南辕北辙,就是让人啼笑皆非。宗密能用一个“知”字将儒、道、佛三家统一起来,说明这个“知”字是贯穿三家原典的总纲。事实上,宗密说的“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和《道德经》第一章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同一个意思。它不仅告诉我们,这个“知”字是《道德经》第一章的核心,而且告诉我们,这个“知”字也是整个《道德经》的核心,因为第一章是《道德经》全书的总纲。

 

 

原文阅读地址:

光明日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5-08/22/nw.D110000gmrb_20150822_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