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师大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安徽日报】青春之声诉峥嵘
时间:2025-10-01 编辑:学生助管     点击量:

报道转载如下:

国庆前夕,为纪念渡江战役胜利76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芜湖市国防动员办公室与安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传承渡江精神,厚植家国担当”主题征文暨演讲比赛决赛,在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正式拉开帷幕。经过初赛的激烈角逐,来自该校12个学院的优秀学子脱颖而出晋级决赛。

比赛现场,每一位选手的登场都犹如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4号选手讲述14岁少年马毛姐英雄事迹时,言语间满是崇敬与自豪:“那只小木船装着的不只是弹药,更是老百姓对好日子的盼头,是14岁少女‘把一切交给党’的朴素信仰。”彼时,台下静得能听见呼吸声,不少师生眼中泛起泪光——谁能想到,如今平静流淌的长江水面下,曾激荡着这样稚嫩却无畏的力量。5号选手则分享了自己走进渡江战役纪念馆的经历:“展馆中央的青铜雕塑里,马毛姐扎着粗麻花辫,肩膀绷得笔直,子弹擦过的手臂仿佛还留着硝烟的温度,可她的眼神比江水更坚定,比钢铁更耀眼。”这份从文物中读出的震撼,让渡江精神不再是课本上的抽象文字,而是化作了可触可感的英雄气节。7号选手作为安徽本土学子,自豪地提到家乡无为在渡江战役中的重要贡献:“五千多艘船、两千多名船工参战,296名一等功臣里,有不顾劝阻悄悄驾船的马毛姐,有父亲和弟弟牺牲仍单臂划船的车胜科——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关键时刻愿意‘豁出性命’的普通人。”

“76年前,老百姓用小船划出了渡江战役的胜利;今天,我们要用青春划出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比赛尾声,一位选手的这句话久久回荡在报告厅内,引发全场强烈共鸣。安徽师范大学始终以“厚德重教博学笃行”的校训为引领,将红色精神深度融入育人全过程,让学生从“被动听故事”变为“主动讲故事”,从“理论学精神”走向“实践践精神”,真正实现“以史润心、以情育人”。

原报道阅读链接:【安徽日报】https://app.ahnews.com.cn/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261/1568657.html?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