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日报》2005年6月17日讯(王艳) 理论界对马克思研究的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但对马克思的价值论,尤其是人生观的研究不多见。从根本意义上说,哲学是为人的思想和行为提供根据、标准和尺度,提供“安身立命之本”和“最高的支撑点”的。因此,从人生论、价值论的视角研究马克思的哲学,为人生观教育寻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支撑和思想 指导,就成为当前马克思研究的一个急迫任务。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朱平教授《马克思人生本体论》(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一书的问世,为研究马克思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作者全方位、多角度地阐释了马克思人生本体论的丰富内容,围绕人生主体、人生活动、人生价值三个基本方面,对马克思的人生本体论进行了专题研究,富有创新地概括、提炼出马克思人生本体论的重要思想:人生主体的本质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历史地形成并不断发展着的自由自觉的活动;需要是人生主体活动的基本动因;对象性、社会性和历史性是人生活动的本体性条件,人生活动是由自发到自觉、由自在到自由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统一的过程;劳动呈现出三种基本的历史形态,即异化劳动、生产劳动、联合的主体劳动,作为最高历史形态的联合的主动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和“生活的乐趣”。作者以其强烈的实践意识和对生活本真的关怀,指出了马克思人生本体论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人的自由自觉性是人生意义生成和价值创造的主体依据;需要的客观性、多样性和发展的无限性是人生存在的真切性、人生活动方式和个性的多样性以及人生的无限丰富性的本体论源泉;人的社会性为人生目的的确立和人生价值的评价提供了客观准则;人生主体本质历史发展的进步性为确立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奠定了本体论基础。作者明确指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是一个经济学的命题,也是人生本体论的一个重要命题。
《马克思人生本体论》的研究方法也有其独到之处。一是用马克思的方法研究马克思,体现了从内容、观点至方法对研究对象的忠诚和尊重,保证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忠实于文体本身;二是运用本体论的方法研究本体论,充满了思辨性;三是用解释学的原理指导新的解释,为自己对马克思做出的独特解释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学理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