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09
2025 【中国青年报】安徽师范大学数统学院:青春足迹赓续红色传承 报道转载如下: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许艺菲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连日来,安徽师范大学数统学院实践队与“雷锋驿站”团队前往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中分村开展一系列红色文化实践。从连理古树到革命场馆到新四军第三支队司令部旧址,队员们调研繁昌保卫战的铁血精神与革命先辈事迹,计划将成果转化为主题展览与宣讲素… - 07-09
2025 【安徽日报】破篾传薪 报道转载如下:竹根深扎岁月土,竹木久筑匠心魂。竹骨承千年气节,榫卯藏匠人心韵。当83岁的余小海用刨刀凿刻青竹年轮,市级非遗竹艺在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琴溪镇旵山村续写传承诗行。安徽师范大学“泾彩寻迹,光影琴溪”团队执镜头为笔,于竹木经纬间定格手作温度,以青年视角解码破篾传薪的文化密码,让非遗光影在时代长河… - 07-09
2025 【中安在线】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暑期实践团队开启京剧母体“弹腔”探源之旅 报道转载如下:为庆祝徽班进京235周年,深入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京剧母体非遗弹腔文化,7月2日,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暑期实践团队一行15人赴安庆潜山市,开启为期8天的艺术探源。程长庚作为京剧鼻祖,在戏曲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陈大老板”故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无声地诉… - 07-09
2025 【中安在线】安徽师范大学“弹腔”艺术暑期调研团队探访潜山市省级非遗传承人许开学 报道转载如下:为探寻潜山弹腔非遗的传承密码,"徽班廿三秩·弹腔薪火行"暑期调研团队近日走进弹腔起源地潜山五庙乡,探访潜山弹腔五庙许家畈班社,与省级非遗传承人许开学老人,在一场跨越代际的对话中,揭开弹腔这古老戏曲艺术的神秘面纱。据了解,许开学老人今年82岁,一生都在为“弹腔”的发掘、传承、发展孜孜以求。… - 07-09
2025 【中国日报】安徽师范大学三下乡:筑梦蒙城润新蕊 红心向党育春苗 报道转载如下:近日,为响应国家美育政策,安徽师范大学赴亳州市蒙城县双涧中心小学(北区)团队将红色精神与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开展了一系列艺术支教活动,为孩子们推开了一扇艺术的窗。双涧中心小学美育基础薄弱,艺术教育资源匮乏,因此支教团队开设了合唱、朗诵、美术等一系列艺术课程,及党史与法治教育重点课程。将… - 07-09
2025 【安徽日报】科技赋能 政策护航!种粮大户的乡村振兴之路 报道转载如下:盛夏七月,宣城市宣州区古泉镇九联社区的田野里,连片的稻田宛如绿色的海洋,青翠的稻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稻浪中,当地水稻种植大户徐明火的家庭农场,见证了智慧农业与传统水稻种植的深度融合。种植大户家广阔的麦田 韩永琴/摄“以前10个人要忙五六天的插秧工作,现在用插秧机两三天就能… - 07-08
2025 【安徽日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报道转载如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产业创新…